close

繼台灣醣聯、基亞生技研發中的新藥成功授權,由中研院原分所所長王玉麟、台大凝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王俊凱和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林奇宏組成的團隊,發明的奈米晶片檢測法,可快速解讀細菌訊號,未來並可望普遍應用於農業、工業和醫學領域,而所展現的商機備受矚目。
 該項奈米晶片檢測法,由王玉麟、王俊凱、林奇宏研發團隊所發明,不僅已於2008年取得美國專利,日前更獲行政院頒發2009年傑出科技貢獻獎,已技轉給閎康公司,未來將可持續技轉給其它公司發展不同領域的產品,是學術研究中少數能加以商品化的發明。
 王玉麟指出,奈米晶片檢測(奈米粒子陣列加強式拉曼光譜技術)是結合奈米材料製程、雷射光譜學及生醫科技的跨領域研究,其偵測的靈敏度強,聽得到細菌的聲音,以臨床結核菌檢驗平台比較,奈米晶片檢測法即可突破傳統破壞菌體的檢測法,可以更精準解讀細菌。
 拉曼散射自1928年被諾貝爾獎得主錢德拉塞卡拉.拉曼(Chandrasekhara V. Raman)博士發現後,已經被廣泛地利用來測量各種分子與物質的振動光譜,並藉此來研究分子的結構與物質的組成。但是拉曼光譜訊號非常小,所以要取得一個樣品的拉曼光譜常常曠日廢時。
 王玉麟、王俊凱、林奇宏研發團隊是首次利用緊密且有序排列的奈米金屬(銀或金)粒子陣列,來大幅增強吸附在其表面上分子的拉曼光譜訊號,使原本耗時的光譜測量變快,再加上這種材料的高重現性與均勻度,大大改變了拉曼光譜技術在化學與生物科技的實用性。
 王俊凱指出,這種創新工具,在生物檢測技術上獲得許多成果,包括:幾秒鐘內快速地取得單隻細菌的訊號,以供鑑別其種類。首次觀測到細菌受到各種抗生素攻擊時,反應的時間以及細菌表皮產生化學變化時的拉曼訊號改變。這些發現都是非破壞性微生物檢測技術的重要里程碑。利用光學的即時反應偵測特性,跳脫傳統的生物培養檢測,面對未知的細菌能有更快速的瞭解,在治療和預防上節省寶貴的時間。
 林奇宏表示,奈米晶片檢測法應用範圍廣泛,例如腦膜炎的細菌,一般檢測法只能知道細菌,如果要判讀是死菌或活菌還要再透過一次養菌的程序,但奈米晶片檢測法則可利用光譜判讀能區別多種細菌,甚至進而鑑定出細菌對抗生素的藥物敏感性(或抗藥性),未來可應用於細菌快速鑑定與抗藥性快速篩檢,對生技新藥的研發將有助益。
 另外,國內農業生技產值大,也是國際上此領域的領頭羊,利用奈米晶片的檢測,可廣泛應用於農漁養殖場,有效控制細菌的感染機率。
 王玉麟表示,奈米晶片檢測的技術有門檻,但材料取得容易,價格也不高,目前研究團隊已積極研究更輕便的檢測基板,將產品商品化,希望與國內產業結合,跨足更多領域,讓此檢測法能在國際市場開花結果,為本土企業尋求新的利基。
<摘錄工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yneslai 的頭像
    keyneslai

    台灣專業未上市股票資訊網 專線0800-060-877 賴先生

    keynes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